“观”有得 “教”无涯 “研”不尽——城东镇延寿小学数学组活动侧记
为了不断提高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,夯实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,城东镇延寿小学于4月11日至19日举行了“外出观摩,课堂展示,以研促教”的数学教研活动。
活动第一阶段:
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赴西场小学观摩“海安开发区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(课堂教学)大赛”现场。其中,学校青年教师朱辰宁经过前两轮初赛,脱颖而出,参与比赛。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、评课活动,聆听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、市教师发展中心数学研训员仲海峰的精彩点评与专题讲座。
活动第二阶段:4月19日上午校内数学教师进行课例展示。
第一节课,大家聆听了徐建老师的《分数的基本性质》。徐老师通过三兄弟分田地的故事引入,引出1/3和2/6以及3/9是否相等的问题,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。学生通过画一画、折一折等方式进行验证,继而展示,初步感知分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而分数值依旧相等的情况。接着通过写与12/30相等的分数,从大量的举证验证活动中,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,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,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。随后,继续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。之后,徐老师通过判一判巩固新知,填一填运用新知、想一想牢记新知。最后,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本课。
第二节课,大家一起相聚四年级,周洁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《数对确定位置》。根据2022版新课标,“确定位置”这一内容将会从“图形与几何”领域调整到“综合与实践”领域,周老师能根据新课标,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,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,通过多样化的活动,使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,发展空间观念,并渗透数学“符号化”思想,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。让学生在学会确定“一维空间”位置的基础上,继续学习在“二维空间”内用数对确定位置,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,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。
第三节课大家移步六年级,朱宸宁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总复习课——《常见的量》。这部分内容多且杂,看似简单,实则学生在应用和解决问题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,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量感相对较弱,而朱老师在复习时思路清晰、系统整理、沟通联系、灵活应用,进一步强化量感的建立。 朱老师通过列表展示同类量中的单位之间、不同类量单位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一目了然。朱老师注重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整理同类量间单位之间的进率,同时沟通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,在对比中强化度量本质,使知识结构化、系统化。
活动第三阶段:集中评课、议课
4月19日下午,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会议室开展评课、议课活动。活动由学校副校长于九军主持,首先交流了参加开发区青年教师基本功(课堂教学)比赛观课心得。全体数学教师各抒己见,从教学目标、教学思路、教学结构、教师的基本功及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性评价,大家一致认为要以名师为榜样,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,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,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,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,把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每一堂课。
接着,全体数学教师对校内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。杨婉晴老师认为徐建老师的一节课,从初级任务入手,再到任务一次次升级的设计,激发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的学习热情,从多角度、多方位解决问题,对比优化解决方法,总结规律。整节课中,徐老师融合学生评价贯穿课的始终,做到师评、自评,扎实地落实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课标理念,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,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。
赵惠老师认为周洁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从点到面,由面到体,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通过小老师板演讲解,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新知,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,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、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。
徐建老师对朱宸宁老师的一节课也进行了精彩点评。朱老师以一则学生日记作为课题引入,以差错、改错的形式引出已学过的计量单位,再让学生说出学过的还有哪些单位,继而逐步通过单位的进率来整理所学单位。 整节课采用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, 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下 梳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,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,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,课件几何的演示,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。朱老师让枯燥的复习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,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。
最后,于九军副校长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。他强调这次活动有效地增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,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,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,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,取长补短,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。他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要在教研中不断学习,不断反思,丰富自己的内涵,深耕课堂,潜心育人。
“东风随春归,发我枝上花”,延寿小学此次教研活动,“研”真意切,是思维的碰撞、智慧的共享、经验的传播、学习的良机。借此次教研的东风,全体数学老师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,增强课堂吸引力,提升数学教学品质,不断迈向新征程,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”!满怀学习的热情坚定探索步伐,砥砺前行,一起努力浇灌出洁美的花朵。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