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就学生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——西场初中
一、基本情况
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级中学是2007年7月进行布局调整,西场中学初中部、西场镇初中、壮志初级中学合并至西场中学,组建成西场初级中学。西场初中占地75亩,现有5轨15个教学班,在籍学生656人,实施全寄宿封闭式管理。学校在编正式教职工95人,专任教师76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,均已取得本科学历,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,两名教师在读研究生学历。现有县骨干、优秀教师15人。73名教师获中级以上职称。学校以“造就学生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”的校魂,坚持办“老百姓家门口的县城学校”的办学目标,以“明志·博学·和谐·奋进”为校训,倡导“敬教·善导·求实·创新”的教风,营造“自主·勤奋·乐学·争先”的学风。走进校园,处处洋溢着和谐、整洁、礼貌、乐学、求知、奋进的精神风貌。
二、“十二五”主要成绩
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,不断加强教育管理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近几年中考成绩连年攀升:毕业人数维持在200人左右的情况下,2013年17名学生被海中公费录取;2014年19人被海中公费录取;2015年23人被海中公费录取;2016年因特殊情况海中录取人数有所下降,但2017届毕业成绩胜利在望,在全县农村初中仅有12名学生被海中创新班录取的情况下我校有一名学生成功被录取,两名学生因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取得省一等奖(全县仅3人)获得。同时我校每年均有30-40名学生被曲塘中学录取,超过50%的学生被普通高中录取。学校中考均分位居全县前10名,204国道向东基本处于第一位置。学校连年被评为“四星级”质量优等学校,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,2014年综合考核得分位居全县第二,2015年综合考核得分位居全县第六,2016年综合考核得分位居全县第五名。布局调整以来,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,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,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并取得一定的荣誉,主要成绩有:江苏省平安校园、江苏省全民阅读基地、江苏省“红十字”示范学校、南通市绿色学校、南通市五四红旗团总支、南市长安学校、市学陶先进集等等,南通市数字化校园、西场初中连年被评为“县级文明单位”、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集体、县依法治校示范校、县示范家长学校、县文明单位、海安县“4A”食堂、县体育质量优等学校、“结对帮扶爱心助学”先进集体等。学校成功创建了“葫芦丝、书法”等特色项目。
三、“十三五”主要规划
校园环境更美:西汉文学家刘向在《说苑·杂言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与善人居,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则与之化矣。”以及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,都说明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,潜能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,全面育人又是校园文化的宗旨,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就如空气之于人,水之于鱼,使学生耳濡目染。因此学校将围绕学校现有条件打造“五苑六景”。五苑:桃苑、梨苑、葡萄苑、桂花苑、梅花苑。六景:贞子塑像、廉政广场、成长之星、亭台池湖、石雕塑像、露天剧场。
文化气息更浓:围绕“贞子教育”建设校园文化。仲贞子是中国书协、诗协、楹协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,西泠印社社员、江苏省文史馆馆员,南通市书协、诗协名誉主席,江海印社社长,县文联顾问,县诗书画研究会会长。仲贞子先生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,1979年从原海安县西场中学退休。仲贞子先生一生爱党爱国,紧随时代与时俱进,用诗书画印的特殊形式,歌颂党和祖国,讴歌时代和人民。仲贞子先生一生追求艺术,集诗书画印于一身,技艺四绝,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。仲贞子先生热心文化交流,曾三赴日本,为中日友谊和文化传播作出了特殊贡献。学校将充分研究仲贞子身上独特是人格魅力、人文气息、时代精神等开展“贞子教育”,培养我们的学生做新时代的“贞子”。
育人质量更高: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,深化课改,科研兴校。继续探究导师制管理模式,开展“学生自律、同伴互助、导师引领”学生成长管理机制建设的探索,继续探索《学生成长评价》,探索学生成长评价电子档案,探索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教育。建立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和个人相互配合的教育工作机制,形成“四位一体”的教育格局。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课改经验,把握课改本质,立足学校实际,强化“限时讲授、合作学习、踊跃展示”十二字方针,积极开展“三探究五环节”教学策略研究,整体提升课程建设、管理、整合、实施能力,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对课程、科目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,切实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。积极参加初中课改联盟活动,通过专家引路、交流提升、活动推进,搭建课改合作、交流、研讨和展示平台,推动教学质量的跨越发展。
百姓口碑更好:作为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一所农村学校,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硬环境和软实力,才能真正留得住留守乡村的农家娃,才能真正减轻家长的生活负担和生存负担,才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对我们的信任。学校将在各项工作中稳中求变,跨越发展,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,确保中考高分段、普通高中升学率、中考均分等各项指标位居全县前六名,全市上游水平,真正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“县城学校”。
用户登录